20年婚姻的结束,对龚琳娜来说,是她成为一只自由鸟的开始。
离开北京,迁居大理。
是她现如今的生活。
除了孩子母亲、歌星龚琳娜之外,她更是她自己。
她曾说,未来不会给孩子留财产。
在她看来,留给孩子自由要比其他的都重要。
她的这一想法,与王菲不谋而合。
或许,不给孩子留财产自己潇洒的龚琳娜,早已走上另一条大道。
01
50岁的龚琳娜,似乎刚刚迎来人生的叛逆期。
2024年10月,她和老锣离婚的消息,不亚于当年那首神曲《忐忑》带来的轰动。
2004年结婚,2024年离婚。
20年的婚姻,就这样成为了过去式。
谈及离婚原因,龚琳娜用“藤缠树”作比喻,暗示了两人的相处太过黏性。
长此以往,就导致大树被藤缠绕到干枯。
藤缠的树太紧,树会死。
树缠的藤太紧,藤会死。
这就像他们两人。
相互太过依赖,导致对方没有了喘息的机会。
龚琳娜的这番解释,令许多观众不解。
既然相互依赖,那便证明两人互相深爱,为何还会因这个原因离婚呢?
其实,深究下去,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这句话,便是对他们感情的最好解释。
龚琳娜在音乐上的成就,自少时起就十分辉煌。
5岁上电视,7岁成艺术团台柱子,12岁去法国参加演出。
16岁那年,她还给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写了一封求学信。
没想到竟自荐成功了。
后来,她被保送到了声乐系。
毕业后又顺利地进入了中央民族乐团。
她的音乐事业,原本一路坦荡,但在经历了2002年的一次“假唱”后,她便不再喜欢做这种主流歌手。
正当她处于音乐瓶颈期时,她在一场演出中偶然听到了巴伐利亚琴的琴声。
瞬间,她的思绪被吸引了。
在朋友的引荐下,她见到了巴伐利亚琴的主人,老锣。
很快,他们约好了第二次见面的时间。
见面后,他们并没有侃侃而谈,而是老锣弹着琴,龚琳娜唱着歌。
一连弹唱了三个多小时。
这次的合作,让龚琳娜感到前所未有地放松。
她不需要像往常那样,跟着固定的伴奏去唱。
而是可以自由自在地跟随老锣弹琴的和声,尽情沉醉在音乐中。
这是她第一次不需要为了观众去表演。
后来,老锣邀请龚琳娜去德国听了一场音乐会。
在老锣的盛情邀请下,龚琳娜还上台唱了一曲。
就这样,老锣爱上了龚琳娜的声音,爱上了龚琳娜,也爱上了中国。
02
老锣对待音乐的态度,一直是自由且随性的。
这点,很对龚琳娜的胃口。
只不过,老锣除了自由以外,更多的是对音乐毫无顾忌地热爱。
当龚琳娜带老锣回家见母亲时,母亲特意给老锣听了听女儿的唱片。
不料,老锣在听完后非但没赞赏,反而还提出了许多批评。
这让龚母很是生气。
好在龚琳娜及时出面,拯救了这场尴尬的局面。
后来,她顾不得母亲的反对,执意要嫁给老锣。
无奈,龚母只能同意。
2004年,他们在龚琳娜的老家贵阳举办了一场颇具民族特色的婚礼。
结婚以后,龚琳娜放弃了国内的一切,包括中央民族乐团这样的铁饭碗。
义无反顾地跟着老锣去了德国。
老锣为龚琳娜量身打造了很多首音乐。
包括那首出了名的《忐忑》。
这首歌,不仅拿下了欧洲“聆听世界音乐”最佳演唱大奖,还受邀前往美国格莱美现场演出。
一首《忐忑》,让龚琳娜火遍了全世界,也让他们两人的爱情被众人知晓。
龚琳娜和老锣,一共生了两个儿子。
在照顾老婆孩子时,老锣十分尽心。
除了生孩子这件事他做不来之外,其他的任何事老锣包揽了。
可以说,龚琳娜除了会生孩子之外,她根本不懂怎么带孩子。
不过,她一身的音乐细胞,倒是全都遗传给了孩子。
一家四口,经常在家开音乐会。
这样的生活,让龚琳娜觉得十分幸福。
但一场疫情,让他们夫妻二人分隔两地。
03
异国的距离,让他们的感情变得有些许奇怪。
没有老锣陪伴在身边,龚琳娜学会了一个人做饭、种菜、买衣服等。
突然之间,她发现一个人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糟糕。
慢慢地,龚琳娜变得不再那么需要老锣。
而从音乐上来看,在《忐忑》《法海你不懂爱》等歌曲之后,龚琳娜的作品风格越来越雷同。
她需要和其他音乐人合作,来突破瓶颈。
但老锣既是她的合作对象,也是她的家人。
这让她不知道该如何抉择。
但最终,为了音乐的发展,他们在艺术上不再合作。
而老锣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件事。
2020年,龚琳娜突然收到了老锣的分手信。
信中说道:
“我爱你,但我不是你的”
这句话,既像是老锣对龚琳娜的告别,也像是对这段婚姻的告别。
在得知老锣已经有了别人陪伴时,龚琳娜面临着一段相当痛苦的日子。
在问遍了身边朋友之后,她明白了一个道理:
当爱情的果实坏掉的时候,你必须及时清理和做手术,没有办法,要不然只剩下一地鸡毛。
看到这,想必大家应该明白了两人离婚的真正原因。
看似神仙眷侣的两人,在面临两地分居后,也有着逃不掉的结果。
在将婚姻事实告知母亲后,母亲一脸“早就猜到了”的表情。
但龚琳娜不想因为这段婚姻,让她们母女争辩谁对谁错。
2024年,龚琳娜为她和老锣的婚姻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分手仪式。
为这段维持了20年的婚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。
04
离开老锣后,龚琳娜离开了北京,搬去了大理。
她在大理找了个带小院的房子,晨起听山风,傍晚去散步。
大儿子会牵着她的手逛森林,小儿子会带头喊大家包包子。
没了婚姻的束缚,她反而和孩子的关系更加松弛。
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对“遗产”的态度。
放弃德国房产后,她曾透露不给儿子留房产。
有人觉得她太自我。
其实不然,既然龚琳娜最想要的就是自由,那为何她要把孩子困在一套房子里。
依赖老锣那么多年,她渐渐忘记了孤独的感觉。
但现在她明白了,人一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。
龚琳娜的育儿观,其实和王菲有着“隔空默契”。
王菲曾说:
我对孩子的保护欲只在他们的婴幼儿期,过了这个阶段,就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去相处和交流了。
她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窦靖童染紫发、打耳洞,她不反对。
李嫣分享美妆视频,她也支持。
只在底线问题上提醒“别学坏”。
这种不控制、不捆绑的态度,和龚琳娜“留自由不留钱”的想法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她们都没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延伸,而是尊重他们做自己的权利。
结语
龚琳娜的故事,其实给很多人提了个醒。
不管是婚姻还是育儿,控制和牺牲从来不是长久之计。
就像她不准备给孩子留财产,不是狠心,而是相信孩子能靠自己活出彩。
就像她结束20年婚姻,不是不爱了,而是明白先爱自己,才能更好地爱别人。
50岁的龚琳娜,没活成别人期待的“贤妻良母”,却活成了最自由的自己。